年輕人的政治冷漠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30/115/230ev.html
年輕人太冷漠?大學生:大人該反省
(醒報網站疑似掛點,只好拿鴉虎撐一下。)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37383&id=3&id2=1
關心公共議題 李遠哲勉勵年輕人做自己主人
其實要說台灣現在年輕人太冷漠的話,其中一個主因不就是教育沒搞好嗎?XD
回憶過去的學生時代,其實除了唸書之外就沒了,獨立思考說來簡單但實際上還是需要有環境與引導的,當然還是有偉人蔣公與神童李這樣天生神力之人,但討論社會現象實其實應該把這樣特例放旁邊涼快去──神童當事人跳出來吹噓當年勇當然也是犯規的,其實每個領域都有各自重要的地方,例如長期低迷的體育界抱怨政府社會不重視體育很久了,如果每個領域的神童都跳出來這樣砲一下沒完沒了啊。
話說台灣人對政治冷感不是新聞了,只是現在可能更加嚴重而已,雖然說年輕人冷漠但其實中老年人也不少對政治冷感的人──從小到大不止一次被告誡以後什麼都行就是別碰政治,為什麼呢?人民普遍感覺政治骯髒、黑暗,尤其是經歷過白色恐怖時代的人都還記得當時的情況,下意識避談政治並要求家人「閉嘴」的情況還挺常見的。
現代的人年輕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從小到大被告誡「那沒你的事,不要管!」長大後才期待他會突然小宇宙爆發主動參與政治?搞笑也該有個限度好嗎?
現在不曉得啦畢竟脫離學生時代好一陣子了,去學校就唸書、考試然後就沒了,台灣的教育其實不包括培養學生觀注公共事務的興趣,雖然興趣習慣是可以培養的,但問題出在本來教育就是升學力場全開,除了升學外其他東西都是雜質需要排除──長久下來失去觀注公共議題的興趣本來就很正常啊,不然咧?
不然反過來說,除了常登上媒體版面的台大外,有學生自治團體而且能跟媒體打交道的學校有幾間?我記得是不多啦,大部份都是被媒體玩弄而已吧。
至於葉副校長嘛,如果神童不適合賣瓜,他這種發言更是讓人無言──其實網路能做的事很多,兩個政黨投注在網路上的宣傳(鬥爭?)比重也越來越高,就最近廢死議題來說網路上討論挺熱烈的,而網路使用者以年輕人佔大多數,雖然也是有許多中老年人參與但其實都會有群聚的情況──我總感覺年輕人對廢死反應很大,反而是中老年人根本不痛不癢。
學生觀注、參與公共議題應該是比這些大頭想像的還踴躍一些些,但是誰鳥這些學生的意見啊?XD
請清華弄出一個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能見度又高的學生團體如何呢?我很期待呢。
其實這類聲音我個人是這樣解讀的(也不只這兩位有這類聲音啦):
「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我關心的)公眾議題太冷漠。」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參與(我認為十萬火急的)活動。」
這社會對待年輕人很微妙的,類似議題我總是會想到以前的環工老師在課堂上用十幾分鐘只為告訴我們「學校是一個有限度的允許師生犯錯的地方」,其實學生身份是很適合衝撞體制的,但是現在的學生你要他們去衝?別傻了,才剛集合帽子就扣住了。
回頭去看看野草莓運動當時是怎麼被罵的吧!XD
當時雖然看法兩極,但我記得是抨擊他們受到利用成為政治鬥爭工具的責難比較多,當時的輿論比較偏向學生不該參與政治活動──怎麼到現在反而怪起學生不關心了。
簡單來說,是黑是白都是那些掌握社會資源的人說了算嘛,學生關不關心是重點?別說笑了。
「你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記得這句話聽到耳朵都要長繭了,但一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什麼感覺。
我印象中學生參與公共議題方面應該是這樣循環的:有人砲說「年輕人要多多關心參與時事」==>真的有年輕人去參與關心==>被砲擊說「這些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有耳無嘴有屁股不會放屁」。
野草莓當時我曾經特別寫了一篇感想,到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諷刺,其實關不關心參不參與都會被這樣砲,你真的去參與得到什麼了呢?除了一些經驗外其實當下是沒有什麼收穫(搞個不好還會出事咧),而學生族群的聲音其實社會也不重視──只有風險沒有實質收穫的事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接受的,野草莓時不也許多家長去現場抓人嗎。
「小孩子具有很高的可塑性,成長過程中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很重要,在校時期其實就是人格的養成。」印象中常常聽到所謂的專家學者說這類的話,所以這兩則新聞其實是在要求年輕一輩突然生出成長過程中完全沒接觸的東西,這樣的要求其實很不合理──或許應該說很白目。
學生參與公共議題有一個問題,因為公共議題常常會有政黨派系介入,這情況你站哪一邊都不對,學生身份很容易被輿論攻擊是「攀附某黨趁機為未來鋪路」不然就更直接被認定為「受某黨某派利用的工具」(或許應該說「學生都是低能智障不可以有思想不可能獨立自主參與活動」,這句話是我掰的,如有巧合純屬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說到底蔣神童只有一位,李神童也只有一位嘛。如果老是拿特例說嘴有用的話,台灣就不會搞成這樣了。(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