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 Spaghetti Monster

2009-08-15

形同虛設的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本文引用一些幾天來看到的東西,篇幅可能會很長。

作者: mackywei (暫時沒有)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Re: [討論] 回歸專業,討論準?還是不準?
時間: Mon Aug 10 22:53:04 2009

※ 引述《JJLi ()》之銘言:
: 比方:預期風力九至十級就代表這裡人走過去會站不穩
: 12--13級就代表樹會吹倒,極度危險

: 預期日雨量300mm以上就代表這裡可能會發生山洪爆發等災情
: 雨量500mm以上就代表某地淹水機會高,該縣市必須成立防災小組
: 預期700mm以上就代表這裡雨量將史上罕見,發生什麼都不奇怪,務必徹離

: 相信是做的到的,氣象局加油!!

打個岔,我大學念的東西唯一跟這個有關的叫水文學。
就我的認知來說,氣象局的責任應該頂多只到某個區域的雨量有多少mm。
頂多....可能有類似歷線的東西嘛?我不清楚。

總之,如果要把這些技術面的東西轉換成對人、對設施建築物的影響,恐怕是不宜對氣象局有要求的。

因為接下來,集水區有多大,逕流係數多少,洪峰什麼時候在哪、水庫洩洪的必要性跟時機,應該是水利專家的事情。

接下來評估堤防夠不夠力、橋樑要不要封閉,是土木專家的事情。

最後,各交通場站跟機關要不要停駛停航,就交給交通部了。

對氣象局,真的不能要求太多吧,我想。

當然,把各個小分區 (鄉鎮、流域也許) 風雨情況分級弄出劇本知道雨量多大哪裡就該疏散(短期)、遷村(長期)、規劃適當的滯洪區什麼的。
這是各級政府該負的政治責任,如果地方政府能作而不作,中央就去監督推動;如果地方沒能力作,中央要嘛就幫忙作,不然就要給充分的技術支援 (人跟錢) 。

這是我認知到的分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73.145
推 NYAROD 推 不過現在的政府也只講求卸責的分工...快點救人比 08/10 22:55
→ NYAROD 較重要.人民不過就是想要能夠苦民所苦與能應變的政府 08/10 22:57
→ seeback 氣象局其實只是情報單位,騜怪氣象局可見得真的不懂 08/10 23:34
→ seeback 權責劃分問題,問題是連問兩年會不會太扯了 08/10 23:35
推 jelit1015 大推這篇 中肯 08/10 23:46
推 traystien 推 我去年也念到了水文學 應該是水利單位的責任 08/11 00:00
→ traystien 也許經費有限只能做到多少年一遇 但至少要能提出預警 08/11 00:01
推 xglaver 推這篇 08/11 01:06
推 virgonelson 我也是一樣的想法 08/11 05:44
→ tytony 水保局有針對全台土石流潛勢溪流分別訂定黃色和紅色 08/11 08:58
→ tytony 警戒的雨量門檻 但不知居民有無相關防災意識 08/11 08:59
推 icepop 推 不過唸到水文學不可能只講百年降雨跟水系 08/11 11:34
推 eastwing 推這篇,不過民眾大部分只會看媒體起舞 08/11 11:34
→ icepop 多少會提到一些水利工程與人文地理的影響 08/11 11:35
→ icepop 氣象專家能做的就是提供最接近正確的數據分析跟建議 08/11 11:37
→ icepop 能不能在這資訊中正確判斷並做出決策.我想不能怪罪 08/11 11:38

===

作者: walaykao (Age of Madness)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Re: [討論] 回歸專業,討論準?還是不準?
時間: Mon Aug 10 22:54:54 2009

※ 引述《mindforce (莫名)》之銘言:
: 從各界對颱風災情的看法
: 可以發現其實從專業討論準或不準已經很少人關心了
: 社會大眾給氣象局的問題是:我家會不會淹水?明天會不會放假?
: 政客們給氣象局的問題是:哪裡會山洪暴發?哪裡會土石流?堤防會不會垮?
: 告訴我哪棟房子會倒?

其實上面這段就是重點所在。氣象局的任務就「只是」提供氣象預報,至於到底會不會發生災害,這牽涉到當地的水文、地形、排水系統等等一大堆因素,氣象局沒有能力去預測,也不應該是由他們去預測。

其實政客們也很關心這個問題,畢竟如果連他們都對氣象局的預報資料沒有概念的話,被選民問倒的話就慘了。從這衍伸出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水利署或消防單位常常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氣象局提供的預報資料。

這個問題一直到 2002 年的時候才真正受到重視,因為某個水牛院長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去氣象局聽簡報的時候簡直就像鴨子聽雷,所以決定成立一個國家級的災害防救中心,招攬了一大群碩博士,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所有的資料統整起來,然後把它翻譯成行政官員聽得懂的語言。

所以,當災害發生的時候,政府對外的窗口應該是這個單位,而不是氣象局。我相信,如果連行政官員都聽得懂了,大部分的民眾應該也可以。

至於為何媒體記者們好像都對這個單位沒什麼興趣,就不得而知了。

: 媒體記者關心的問題是:哪邊的畫面最壯觀?哪裡的災情最驚悚?
: 哪裡淹水的方式最有趣味?
: 這些問題往往都是這些人最關心的
: 但是類問題往往很難給一個明確的回答
: 因而氣象局提供最新的客觀預測資料,給這些人參考
: 偏偏看得懂的人並不多,看不懂,不知道氣象局給的預報是幹嘛用的
: 所以最後就歸咎於氣象局預報不準,所以這是人禍,不是天災
: 令人納悶的是,事實上國高中地科裡頭對氣象常識的著墨也不算少
: 對氣象局的預報應該是可以輕鬆掌握才對
: 為何老百姓跟官員們的解讀卻跟氣象局相差甚遠呢?
: 我想就專業上的準度,即便氣象局到了舉世無雙的境界
: 但官員和大眾的水準不夠,也是認為氣象局的預報跟開賭盤一樣吧
--
My blog about the Los Angeles Angels of Anaheim
http://walaykao.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72.64
推 ssarc 結果那個單位叫什麼名稱勒? 08/10 23:07
推 swingle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隸屬國家實驗研究院,在新店 08/10 23:23
推 swingle 大坪林捷運站樓上,那棟大樓其實是台灣的救災中樞 08/10 23:27
→ swingle 樓頂還有停機坪,相當專業。 http://0rz.tw/J1KLG 08/10 23:29
→ seeback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成立與災害防救法有關啦~XD 08/10 23:36
推 ssarc 在政治掛帥下他應該很難出頭天了....挺悲哀的 08/11 01:18
→ seeback 回樓上的話,撇開政治意識不談,政府預算是給很大方 08/11 01:32

===
作者: mark0204 (Mark)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Re: [新聞] 學者:誰敢一開始 雨量就估兩千
時間: Wed Aug 12 01:32:07 2009

※ 引述《adenins (我是太陽蛋)》之銘言:
: 「誰敢一開始就把颱風的雨量估到兩千,拿科學理由說服我!」
: 台灣大學副校長、大氣系講座教授陳泰然說,面對莫拉克颱風帶來破紀錄的雨量,
: 由於沒有科學經驗為基礎,就算用電腦跑的數值模式,也不可能一開始就估算出
: 兩千毫米的雨量。

陳教授這番話,其實隱含很多層面的問題

1.以大氣科學層面來看
就算氣象預報模式真的輸出、有模擬到台灣南部的24小時累積雨量超過2000mm哪位值班的預報員、課長、科長,就敢直接說:「南部會下2000mm的雨量」?
模式內部對於定量降水的預報能力
就算是事後的模擬(初始場加入所有可用的觀測資料之後)
能預報到50-80%,就已經是運氣很好的模擬結果
也因此,定量降水的預報,對於短時( 3-8小時)的預報時間範圍
還是必須加入「人為主觀、經驗判斷」

2.以災害防治的角度層面來看
因為目前氣象預報模式對於定量降水的預報能力有限
如果氣象局完全信任模式預報結果,而把每次模式預報豪大雨都直接發佈警報
而當災防體系的人,因此而白白花費人力、物力,是否也要怪氣象局預報不準確?
是否因此「假警報」多了之後,氣象局將被民眾、官員認定為「狼來了」單位?

CNN 是否真的有其對於定量降水的預報能力? 我很懷疑
如果他們真的有能力,其實也可以把氣象局這單位廢除
高薪引進CNN 他們的天氣預報團隊
問題是,這樣真的可以改善? 想太多

對於 1公里解析度的定量降水預報
如果是錢砸下去就可以解決的話,那還好解決勒!
一年一億? 我個人是認為,就算一年撥一百億,也不可能做到!
偏極化都卜勒雷達的觀測資料,能改善模式內部的水氣分布改善多少?
衛星對於海氣交互作用的遙測能力是多少?

不說這些雷達、衛星要花多少錢去設置
就算是真的花這些錢下去之後,氣象局能在三~七天前
發佈哪些地區、哪些鄉鎮市會有多少降雨?
這真的叫做「強人所難」,唉~~~~~~

Mar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67.14
推 NCUyee 在政治凌駕專業的現在 這問題根本無解 08/12 01:46
推 ihx00 推樓上跟原pO,你們講的真好 08/12 01:57
推 sony1256 無法跟天氣對抗的,如果可以美國早就沒風災了 08/12 02:00

====

一開始飽受批評的氣象局真的這麼虛嗎?其實不然,氣象局在有限的資源與人力上,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問題是他們送出的資料有沒有有效運用呢?颱風未登陸前中南部預計雨量已有800毫米之譜,就算民眾媒體不曉得這有多嚴重,政府單位說不知道太過份了。

http://246.swcb.gov.tw/popdebris.html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簡表

哪一個警戒區超過600毫米的?

颱風未登陸前氣象局預報就警告有超大豪雨,甚至遠超過警戒標準,一般民眾不懂所以連政府官員都不曉得臺灣山區有多脆弱了嗎?怪罪氣象局的政府單位首長簡直混蛋到極點,災害應變中心是用來做什麼的?

美軍專家:台灣氣象預報打A分

看看人家怎麼評估氣象局的預報,臺灣的氣象局水準其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只是在這塊多災多難的小島上人民不得不期盼更準確的預報,那樣的要求對照氣象單位的規模與預算,也只能說盡人事聽天命了。

只盼能成立專責專職的氣象公關單位,讓我們的氣象研究人員能專心研究觀測天候,免於捲入口水戰與一般無謂超乎現實層面的無理要求,更精準來說「我們不要求研究人員能隨口說出大眾都能懂的資料言語,但我們期盼有人可以將資料翻譯的淺顯易懂讓科普紮根」。

====

作者: Jasy (傑西) 看板: DisasterR
標題: [新聞] 太荒謬!政府救災「邊做邊學」
時間: Thu Aug 13 00:49:02 2009

※ [本文轉錄自某隱形看板]

作者: ihx00 (酷霸)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新聞] 太荒謬!政府救災「邊做邊學」
時間: Thu Aug 13 00:12:15 2009


「天災總是在人們遺忘時降臨。」這是日本天災防治專家寺田寅彥的名言。誰也沒料到,一個原被認為平平無奇的中度颱風莫拉克,竟會釀成台灣五十年來最慘重的水災。

這次從馬英九總統到地方縣市首長,都指責中央氣象局雨量預測有誤,彷彿只要預測準了就不會釀成災害。真的如此嗎?在颱風來臨前的八月六日,氣象局就已預估中南部山區會有八百毫米的降雨量,接近一年降雨量的近三分之一。在颱風來臨當天的八月八日上午,氣象局更把屏東等地的降雨量上修到兩千毫米。

然而,除了事前農委會發布的土石流警戒、以及在七日下午「建議」包括高雄縣甲仙鄉小林等五個村「提早疏散」外,幾乎沒看到中央或地方政府事先撤離可能受災居民,彷彿只要政府有「告知」民眾要注意,責任就完了。殊不知在重大災害發生前,必要時「強迫」民眾事先撤離,也是政府的責任。何況政府花更大資源事後救災,將間接排擠日後的施政資源。

救災資源有限,「取捨」救災的優先順序是關鍵,政府應優先掌握並分析災情資訊,進而研判資源如何配置,這非地方縣市能力所及,只有中央才能掌握整個災情的「面」。但這次水災幾乎看不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有此優先順序概念,而是一股腦的跟著媒體的SNG現場報導打轉,這種對全面災情資訊掌握的不足,充分反映在行政院長在災害應變中心時,對各救災單位所說:「所有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一律透過媒體。」

媒體的報導有其選擇性,掌握的是片面的資訊「點」,甚少從「面」的角度即時報導最需要救援的災區,如果只靠媒體來溝通,再據此資訊分配資源,豈不容易誤事?再退一步說,就算氣象局事前預報不準,在實際降雨一至兩個小時後,也應該知道真正的大雨落在哪裡,這時中央就應發布警戒、撤離居民,或調派機具去搶救。

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水開始淹了,民眾打電話求救,地方政府得知後再通報中央,中央才開始派人搶救,而有的民眾一一九、一一○都打不進去,媒體曝光後才有官員注意去搶救。這種救災指揮模式,毫無章法,極可能耽誤最需要救援民眾的可能。

此外,這次救災行動不盡人意,關鍵在於最高主事者未能全盤掌握災情資訊,沒有負起協調各部會、調集資源救災的重責大任,反而是四處奔波去勘災。那麼地方縣市政府何用?調派資源的決策又該誰來做?總統與其花時間去第一線災區聽取民意,還不如從長遠思考究竟如何讓救災體系更完善,對民眾的幫助更大。

再者,每次天災發生,中央成立的災害應變中心都是各部會臨時組成,天災過後「各自解散」,明年天災再來,各部會再「集合一次」,但參與人員早因人事異動而換人。高度如馬總統,是否更應花時間去思考一個更有效的災害應變流程,讓經驗可傳承,而不是每次救災都像「邊做邊學」?

==============================================================================

商業週刊這篇寫的還算中肯

無意見點選到這篇新聞

給大家參考參考


God bless Taiw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20.9
推 [33micepop 其實一直都是邊做邊學...但是對大自然的瞭解可以這樣 08/13 00:14
→ [33micepop 對人事上面的話....這不是地球科學的範圍了.. 08/13 00:15
→ [33mihx00 同意 08/13 00:16
推 [33micepop 去年有人算出200年降雨強度 今天算出600年降雨強度.. 08/13 00:17
→ [33micepop 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天會不會出現一千年降雨強度... 08/13 00:18
→ [33micepop 我上面那句話只是比喻..orz 08/13 00:20
推 [33mz1288 ....一點點都不會平平無奇.... 08/13 00:23
→ [33mz1288 很多颱風來的時候常常降下的雨量都是很驚人的 08/13 00:24
→ [33micepop 所以我們對天氣 對地球 一直都在學....這很正常 08/13 00:26
推 [33mImMACACO 中肯 08/13 00:29
推 [33mz1288 新竹五峰鄉很早就在撤下來...一定要沖一次大家才會怕 08/13 00:30
→ [33mz1288 說實在花的人力跟物資撤10次 搞不好比救一次划算 08/13 00:31

※ Deleted by: Jasy (61.217.155.16) 08/13/2009 00:33:02

=====

某位先生非常不要臉的拿出921比這次的88水災,大眾後續反應證明了這位仁兄是在自討苦吃,任何天災當下抱怨與不安都是有的,或許事後檢視與資訊開始明朗化時許多誤會會解除,我們也可以去比較完整瞭解決策者的行動對處理的助益在哪裡,也就是優點會漸漸被挖掘放大。

921救援之迅速與國軍動員能力之強悍在此就不贅述了,目前許多資訊都未明朗化時,自己拿出塵埃落定的921震災來砸自己的腳,我真不曉得他腦袋在想什麼。

水災與震災情況不可一概而論,考慮到天氣與交通因素水患救援確實困難重重,但這時候拿出歷史事件自我吹捧就是非常不智的行為,退一千萬步來說或許往後會有人、有報告、有資料為你這賣瓜之語平反(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性應該很低就是了),但這當下你所吹噓的話其實不過只是無謂的挑釁罷了。

====
作者: wking (小瑞) 看板: DisasterR
標題: [新聞]凱撒的面具-不要當狂風暴雨中那五隻青蛙
時間: Thu Aug 13 12:40:44 2009

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



(我不會用縮址,再勞煩各位可以自行動手囉)
--------------------------------------------------------------

凱撒的面具-不要當狂風暴雨中那五隻青蛙 2009-08-13 中國時報 【王健壯】

「五隻青蛙坐在圓木上,其中四隻決定要跳走,圓木上還剩下幾隻青蛙?答案是五隻。為什麼?因為『決定』和『執行』是兩回事。」這是美國眾議院厚達五百多頁的「卡崔娜調查報告」中的一句引言。這句引言其實也正是全本調查報告的關鍵:紐奧良多颶風也多水患,乃是地勢使然,也是自古即然,上個世紀的十幾次颶風就曾屢次重創這個爵士樂故鄉,血淚史斑斑可考。

卡崔娜的前一年,聯邦救難總署更曾與路易斯安那州政府與紐奧良市政府,聯合舉辦了一次代號為「颶風潘」的模擬演習,擬定了各種可能的假想以及因應方案,其中就曾研判,如果遭遇三級颶風,可能會有百萬居民流離失所,六十萬住家被毀。

但一年一個月後,三級颶風卡崔娜來襲,紐奧良卻像是個毫無準備也全無設防的城市,州政府與市政府的救難亂無章法,聯邦救援也姍姍來遲,結果全市八成地區淹在水中,近兩千人死亡,損害高達八百多億美元,百萬民眾流離失所,其中有數萬人至今仍以拖車為家。紐奧良的防災與救災,為什麼會變成像五隻青蛙那樣的有決定但未執行?原因雖然多得不計其數,但其中治水防災經費的不足與救災人力的短缺,卻是最致命的兩個原因。

紐奧良地勢低,需要大量興建堤防,但小布希執政後,卻每年大刪紐奧良的治水經費,二○○四年,卡崔娜來襲前一年,負責興建防洪設施的陸軍工程兵團,提出了一千一百萬美元的預算需求,但布希卻大刪為三百萬,國會最後核准通過五百五十萬。○五年,工程兵團又提出兩千兩百五十萬美元的預算,布希又大刪為三百九十萬,國會最後同意核撥五百七十萬。

治水防洪建堤攸關人命大事,但布希政府卻斤斤計較幾百萬經費的差別,為什麼?理由是聯邦經費有限,經費何以有限?因為錢都花到伊拉克戰場以及減稅上去了。布希打伊拉克的軍費高達上兆美元,減稅也是一減就是幾千億美元,可見聯邦不是沒錢,而是因為預算排擠,打仗與減稅兩個「不急之務」,擠掉了紐奧良的防災經費。

防災沒錢已經種下了禍根,救災人力嚴重不足更是釀成大災難的主因。美國地方救災人力通常有兩種,軍方與國民兵。卡崔娜來襲雖早在預測中,但從聯邦到市政府,卻未預先布置救災人力待命;更離譜的是,颶風侵襲當天以及其後兩天,紐奧良附近的軍隊卻未動員救災,理由是國防部長倫斯斐下令按兵不動,氣得連小布希都忍不住大罵倫斯斐罔顧人命;如果軍方在第一時間就動員後來的數萬人力、直升機、車輛以及通訊設備等,紐奧良的災害也許會減少許多。

救災另一主力的國民兵,雖然是屬於州政府調動權責,但卡崔娜來襲前,路易斯安那的數千國民兵,其中約有半數卻被聯邦政府徵調到伊拉克戰場上負責後勤,如果不是鄰近各州借調國民兵支援,紐奧良可能將更慘不忍睹。打仗擠掉了防災經費,也抽空了救災人力,布希政府為害之深,讓紐奧良居民至今仍恨之入骨。

但也因為卡崔娜付出了那麼慘痛的代價,聯邦、州與市政府也學到了教訓,去年颶風古斯塔夫來襲前,路易斯安那即已全州總動員,先撤離了近兩百萬居民,國民兵與軍方也全員待命,結果損失大減,死亡人數也降低到四十多人。

卡崔娜的防災與救災,被公認是布希政府最大劣政之一,這個颶風對所有執政者的教訓,除了是不要做狂風暴雨中那五隻青蛙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統治就是選擇,如果執政者像布希一樣,選擇的國家總目標是反恐,其結果就是無數個卡崔娜的發生。

莫拉克重創南台灣後,不但立法與監察兩院應該學習美國眾議院,寫出一本「莫拉克調查報告」,馬政府也該重新確定國家總目標是什麼,如果選擇的是兩岸和平,就該在總預算中調整國防與防災救災的比例,就像陳長文一再呼籲的,幹嘛非要花七百五十億鉅款去購買專打裝甲車輛的阿帕契直升機不可?這些錢如果拿來多買幾架救難直升機,也不至於枉死了空勤總隊三位機員。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6.62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