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 Spaghetti Monster

2009-09-11

煞車

沒講都不知道自己習以為常的東西那麼複雜,我大約是國中時期開始騎車通勤的,很不巧的是較短路線有個大下坡接個大上坡,然後不上學的時候要去嘉義市閒逛,要爬一兩段上坡然後接一段較較長較緩的下坡。

所以下坡的膽大概是那幾年無意間練起來的,我從來沒注意煞車要先煞哪邊,下坡加彎道也不太減速常常就這樣直接壓過去。

一直到某天有個同事來我家說:「來你們這裡那下坡好恐怖,快到底還有一個大角度轉彎...」嗯,那裡我常常是直接壓車壓過去,當然路況熟是一個因素(哪邊有凹陷哪裡有人孔蓋都知道),還有一個原因是──真的不覺得下坡有什麼恐怖。


在現今八掌溪忠義橋與軍輝橋間南岸有一個運動公園,那裡以前不是運動公園,而是個大水池,中間有條路,那裡有個非常急的大陡坡(現在好像是蓋成階梯之類的),第一次發現這路線時,就從上一路往下衝好像在玩溜滑梯似的──現在的我大概不敢再這麼瘋了,因為那是個稍有差池就會摔死人的死亡溜滑梯...

總覺得自己的神經線路是長大後才慢慢拼湊起來的,但曾經的瘋狂其實還是有痕跡存在。

高中時期老愛往山裡跑,曾經有次補習班午休,從市區一路騎到半天岩上頭的觀景亭,然後趕在上課前回到補習班。當時邊騎車邊看風景是件有趣的事感覺很容易放鬆,上去下來都會遇到髮夾彎與較長較陡的坡,當時說真的沒什麼害怕的感覺,但現在就會了──只是偶爾還是會想上去看看。

引擎煞車、輕含油門、點煞、三點一放什麼的技巧,都是後來在網路上才有看到的。我只知道加速,然後速度過快鬆油門慢慢煞到感覺ok的速度,然後慢慢滑行一段距離再開始加速。當然很多時候沒出事只是運氣好,但神奇的是我煞車的習慣不知不覺間,完全跟一些常見的建議相反。

騎單車時,因為右手後變常常調整(根據速度與迴轉速調高或低,膝蓋不太好特別注意這方面的微調),所以減速時主要是靠左手的前煞。

騎機車石,因為左手會拿著菸(錯誤示範),所以減速時是靠右手──還是前煞。

當然我不是沒有急煞的經驗,我現在回想機車幾次經驗急煞,當時我立即的反應是鬆開油門然後前後煞一起按死,回想起來我還真的沒有單煞按死的經驗,這習慣就不知道什麼時候養成的了。

之前想說多爬點坡,不管是在大雅路還是林森東路,回程下坡檔位通常是前三後六起跳。林森東路有些路段坡度較陡,不踩踏情況速度依然很快時,是臀部抬起半立在踏板上手肘微彎壓低上半身這樣溜下去,這時感覺過快時依然是使用前煞當調節。

但要說我不知道前煞會翻車嗎?小時候我就知道了,因為當時我表哥就表演過一次給我看。但不知道為什麼對於前煞沒有因此而產生恐懼,反而只是記得「前煞按太大力會表演翻車」這樣而已。

更別提之前騎淑女車時,根本就是前煞吃全程,因為後輪鼓煞有刺耳的噪音,我通常把後煞當喇叭用,那種聲音別說人了連狗都會嚇到。

當然淑女車一般都使用C夾,輪框咬合面也沒有一些MTB那麼講究,跟好的輪組配上強力V夾以及較好的煞車皮是不太能比,加上騎乘姿勢與重心方面穩定性本身就有很大的優勢。

說這麼多,其實只是感覺很多時候自己習以為常的東西,某天突然認真去檢視會發現情況遠比自己想像的還複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