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 Spaghetti Monster

2008-09-29

夠了!TDI 0.5mg/kg 不等於 0.5ppm

這是我第一次對單一事件連續發這麼多文章,這幾天看很多文章都感覺啼笑皆非,這就是台灣吶。

TDI是什麼東西?有在注意看資料的人都應該知道是指Tolerable Daily Intake,而Tolerable Daily Intake是啥鬼東西?你可以自己使用GOOGLE或翻譯機看看,GOOGLE翻譯出來是「每日攝入量可耐受」,意思是指人體每日可承受的最大量,低於此量是安全的,但仍有風險存在。

這是使用在原本不該吃進去的東西而你確吃了,吃了怎麼辦?我們用這數據衡量你有沒有危險。

kg是指人的體重,mg是指吃進去的量,白話一點就是你體重越重越安全。

以0.5mg/kg來說

當你體重50kg時,是50kg*0.5mg/kg=25mg
當你體重60kg時,是60kg*0.5mg/kg=30mg
當你體重70kg時,是70kg*0.5mg/kg=35mg

而所謂的標準ppm呢?是指這個產品中含三聚氰胺的量。

有些人可能沒概念,ppm代表百萬分之一,如果1公斤奶粉中三聚氫胺濃度是2.5ppm,代表三聚氫胺總量是25毫克。

看起來好像很危險,但實際上你不會一天吃到1公斤的奶粉。嬰幼兒之所以危險是因為他以奶粉為主食、喝的量比較多、身體發育還不完全。

這標準也不適用嬰幼兒,而是其他加工再製食品,一罐咖啡裡面會只有奶精嗎?他還有許多其他物質會沖淡這含量,一包餅干中也是一樣。

我們該質疑的是我們所吃下含2.5ppm以內三聚氰胺的量會不會高於TDI?不管是設定為0.5mg/kg或0.63mg/kg都好,風險包括了飲食習慣與實際接觸的量可能會高過TDI,而不是瘋狂的要求達到不可能辦到的事。

為什麼辦不到?有沒有人想過,檢測十幾件樣本與檢測數萬件樣本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檢測需要時間、檢測需要人手,不是你今天瘋狂的要求就可以突破物理限制。

我一直認為台灣應該用比較嚴格的標準去行事,但不是說這樣就可以胡搞瞎搞,如果憑著民眾的怒火就可以輕易突破現實的物理限制,那我們不僅僅能傲視群雄──還能稱霸地球啊!

而實際上三聚氰胺這問題是最近幾年才爆發,很多確切的資訊都沒有,我們看到歐盟、美國這些TDI的標準其實比較可能是最壞的情況,隨著各種報告出爐,標準可能往下修、也不是不可能真的就放寬,在此之前的確應該比較謹慎一點,畢竟我們離對岸真的相當的近,過去也從那邊進了不少原料,你總共進了多少可能有問題的東西,別人都不會知道嗎?現在資訊都很公開,其他國家也不是白痴啊。真的不知道?我可以直接封鎖你,像很多國家現在對中國的措施一樣,不管你有沒有問題,我先禁再查,其他的事等我這邊查完再說。

簡單來說,我依然覺得2.5ppm這標準訂定的有些問題,但我們到底能做到多少才是真正的問題,這東西的確有風險有危險有許多不可確定性,盡量降到最低才是比較有保障的,但現在成了什麼情況?TDI直接算ppm?就是要求絕對0ppm?鬼扯!

問題不在數字不在標準,而在我們傾全力究竟能防堵到什麼程度!

我會比較希望以後任何報告都能列出機器的極限值,讓我自行判斷這樣的極限值我信不信任,本來嘛機器測不到不代表就沒有,就算我們用50ppb當底線好不好?最後還是留有50ppb的不確定性,但起碼50ppb是比較讓人安心的方式,ppb之後還有ppt啊,如果要這樣神經質到要求絕對零,那你恐怕得先突破科學與物理的限制。

照某些人這樣鬧下去,台灣有一天突然天元突破起來我也不會意外了。

這應該是最後一篇了吧,我感覺已經全部變成鬧劇了。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哇~巴貝
你是學理工的嗎
好懂唷你~~~~~
猴腮雷

meowhoo 提到...

說得太好了
無知的利委和記者
一場大鬧劇

balberith 提到...

我喔?是理工科出身的沒錯啦,但其實只是個比較勤於找資料的人而已。
不過說實在話,這跟曾經去上過勞工安全衛生的課程比較有差,其實勞安與一般人息息相關,之中許多知識其實日常生活就可能會遇到,包括毒物學基本概念的建立(就真的是很基本啦,但起碼有個認識)。

我是覺得逼使衛生署取消2.5ppm改為檢出/未檢出其實立委跟記者是非常大的壓力來源,但現在好像已經過頭了...焦點整個都模糊了...如果鄉民們不是打打嘴炮,搞不好真的可以看到街頭遊行,如果有個勢力去引導,爆發出來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希望別變成純政治角力,到底能防堵到多少才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