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 Spaghetti Monster

2008-11-07

我們真正欠缺的,是科普的精神。

寫這一篇的情緒已經蘊釀許久,一直到今天才真正開始著手。

那情緒的起點是一本很知名的科普小說《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其實還未讀完他,但僅僅作者自序就已經激起了不少火花。

本書開頭第18頁有這麼一段讓我思考許久:『因為網友對同一件事總是各執一詞,所以有人認為網路會讓人變得愚昧,但事實絕不是這樣。早在網路誕生之前,人們對事實就各有各的看法了,只不過我們在學生階段對此瞭解很少,我們沒有比較的機會,只有一位向我們傳授「神聖真理的教師」。今天我們能不斷比對,從不同的觀點中抽取自己的見解。透過接觸知識和概念重整,我們能看到見解形成的過程。』

當時這段文字讓我感動許久──這也是我的運氣,一直在思索中,看到這麼一篇文章

http://b-oo-k.net/blog/blog.php/2008/406
[轉載]從柏拉圖來看台灣閱讀文化的進程◎郝明義(BLOG老貓學出版,這BLOG推薦您加入書籤,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我們有沒有真正開始懂得制度之下可以並存的多元行為之美好?答案其實很明顯。

這篇真正的起點是另一篇拙作「如何寫出好的教學?」,我們為什麼需要教學?我們為什麼需要科普?

WIKI中對科普的解釋如下:科學普及,簡稱科普,又稱大眾科學。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方式向普通大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連結

很多人都看過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叫《十萬的為什麼》,這書引導無數人進入知識的海洋,如果真的要問什麼是科普,請翻開他,然後旁邊再擺一本大學研究所層級的刊物──去比較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廢話!當然不一樣。但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他們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知識是有階梯的,你再怎麼厲害也得先學會站立才能行走跟跑步,如果眼裡只有絕對值,就好像空中花園般遙不可及...

常聽到XXX是頂尖(神聖的)學術殿堂。殿堂是什麼?這詞彙其實無形中就透露出一種封閉性與遙不可及的形象。

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科普對文化來說都非常重要,他代表不只是科技的進步發達,還代表著整體水準的再提升,但其實讓科普停下腳步的不是一般普羅大眾,我個人認為主要還是那些掌握頂尖知識的菁英知識份子呢。(苦笑)

一個人要往上爬,有兩種方式,一是自己爬上去;二是有人或推或拉,而兩者並濟是最有效率的一種方式。

其實真正問題出在,太多人用科學去要求科普。

我們都知道1+1=2,但實際上是有公式可以推導為什麼1+1=2,一般人不必知道什麼公式就可以詳細運用這就是科普的力量。

事實上這些只是符號,而不少人會故意去玩弄這個符號,當1代表的意義不是你知道的1時,最後的結果未必是真的等於2。

科普的對象是一般民眾而不是殿堂內的菁英,對那些菁英來說導出式子印證1+1為什麼等2或導出1+1為什麼不等於2是家常便飯,但對一般人來說可不是這樣。

這點其實在電腦知識上非常明顯,或許是環境上的問題吧!其實那些所謂的電腦白痴的安全已經被放棄了,當然問題很複雜,絕對不是單一方面可以偏述。

我個人倒是領教過不少高手的脾氣,簡而言之就是:「不懂?這是你家的事。」

或是當有人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時,就蹦出來一堆術語縮寫甚至是原文資料來指正人家講的不正確。在上一篇中提到,其實這樣的言論是絕對站得住腳的,因為那些艱澀的東西也是他努力建立來的──但如果就知識的推廣來說,這是相當不利的一種態度。

換個角度想,不費吹灰之力就想獲得人家辛苦得來的東西,不正是所謂的想要不勞而獲嗎?很多事物不停變換角度會出現很多有趣的東西。說穿了,人家可能努力十幾年的累積的知識,你憑什麼要求他要這樣給你,不是嗎?

有人肯分享血淚堆積而來的成果,也不過那是他個人的事。如果因此而要求所有人都這麼做,憑什麼呢?這問題真的很值得去想想,人一直都是很複雜的一種生物。

舉個例子但不說哪一個網站,因為這樣有引戰的嫌疑,有一篇文章我看完後不禁拍案叫絕,裡頭有這麼一段精彩論述,當然在此對原作者先說聲抱歉,我這邊沒有引回原文,實感遺憾。

說了半天,啟發到底是什麼?我的理解是:
「此人尖嘴猴腮、獐頭鼠目,八成不是什麼好人」
—— 以貌取人,這是傳統的「病毒特徵碼」技術;

「這人走路東張西望、鬼鬼祟祟,我看是個小偷」
—— 行為特徵判斷,這是「啟發式」;

「他把手伸進那位大媽的口袋裡了,快抓住他!」
—— 具體行為分析,這屬於「主動防禦」;

「將嫌犯和一名化了妝的便衣女警關在小黑屋裡,看他是否有什麼不軌企圖」
—— 這叫「沙盤」技術。


這形容的很妙,對不懂防毒技術的人來說,這樣是恰到好處,至於什麼是病毒特徵碼、啟發式、主動防禦與沙盤(箱、盒),精準定義是更進一步的事了。至於底下怎麼回應,就不必多說了,當然是開始討論他這樣描述"精不精準"...

防毒技術五花八門,但真正瞭解的人不多,我們在一些地方看到的討論總是一些排行榜或訴諸於感觀的抨擊,說真的,我們有多久沒有看到針對防毒技術的解釋與討論了?

其實有,但這些討論只出現在一些比較有高手聚集的網站,一般人去也只是霧裡看花不清不楚,除非你把程度提升到跟他們一樣。

這世界總是有好心人存在的,而一個領域技術層面的知識無法真正普及應該是有很致命的原因存在,發展太快沒有一個完整堅實的基礎去當後盾恐怕是一個比較有可能的原因。

其實不少人都有學者型的毛病,就是他不懂"為什麼你不知道這個?"。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反省自己的部份,當初老爸剛開始學用電腦時,我也是犯了這個老毛病,桌面出來後很自然的左鍵右鍵不停的用,一直到他喊停叫我慢慢解釋為止。

當時,我真的不懂為什麼他會不懂這樣怎麼操作?

不少笑話後來想想都存在這方面的諷刺,印象中有這麼一篇:
小學。這個你們以後會教!
國中。這個你們高中會教!
高中。這個你們上大學會學到!
大學。這個你們小學應該就會了吧!下一頁。

說穿了,就是隱性讀者設定錯誤的情況不利於知識的推廣,你可以說:「這關我屁事!」,這句話我舉雙手讚成!因為那是你的知識你的財富,知識就是財富是許多人愛用的句子,而財富不見得要分享,不是嗎?

靠自己還是最穩的,尤其是知識這種東西。

但我真正想說的是,當有人肯站出來用科普的精神去推廣知識時,麻煩你們這些菁英高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畢竟,真正看這些文章的人,不一定能懂你們口中正確的東西。

最末,其實這也是一篇嘮騷文,因此歸類於怨念,請勿轉載,我可不想引起糾紛,因為實際上問題絕對比這篇寫的更複雜,說我以管窺天也好,這不過只是現階段的感想文罷了,改天搞不好又變了!XD

如果真的有興趣,《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第18頁是本文的最大催化劑,這本書其他部份暫且不提,自序真的建議有空可以翻一下。

===================

11/08後記:

網路真是臥虎藏龍的地方,無意間又看到一篇文章,用更簡單直接的方式,把我兩篇要講的東西全部一次講清楚。

科普的精神

「也許資訊科技得更人性化一點,要區分初學者、使用者、進階功能使用者,開發人員也得分測試人員、外掛套件、核心功能,在針對不同的使用者給予不同面向的文件,講起來好聽,做起來難,區分地越細,越不容易面面俱到。到最後,使用者還是得自立自強,靠著強烈的企圖心與意志力,自己尋求答案克服一切困難。」

或許,執筆者真正能做到的,只是一個點燃火苗的動作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