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 Spaghetti Monster

2009-01-13

其實,醫療也有M型化吧!

首先,我說的不是錢財上的M型化,而是知識的M型化。

我個人是把求診病患分為幾種:

1.大概知道各種疾病的症狀,不畏懼去醫院,對就診不排斥。

2.大概知道各種疾病的症狀,不喜歡去醫院,對就診很排斥。

3.對很多疾病不清楚,不排斥就診。

4.對很多疾病不清楚,很排斥就診。

一般民眾對醫療知的管道不外乎報章雜誌(頂多再加一個網路)與醫院,沒有其他條路了,好一些的身旁有親屬是醫護從業人員,但從業人員不代表他擅於解惑,很多東西常常也是無法獲得正確的資訊。

其實媒體上所知訊息,常常會講的比較誇大一點,比方說併發症或後遺症之類的。用恐怖來宣導的確非常有效果,但也因為太有效果,你稍微注意一下其實醫界的抱怨聲浪也不小,認為這些被嚇到的求診者浪費了醫療資源。

乍聽之下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是那麼正確吧!其實很多衛教文宣都著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些疾病是到了無路可退才會有症狀出來,比方說我們知道肝臟沒有神經不會疼痛,但是肝外頭的肝包膜可是有神經分怖的,一但肝病糟糕到令這層肝包膜抗議,通常事態都相當嚴重了。

另外如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的糖尿病,其實到糖尿病之前還有一個糖尿病前期,而造成糖尿病的高血糖症狀的因素很多。

但是等到空腹血糖很高這種情況,其實就代表無路可退了~也可以說是2型糖尿病這印章就一輩子蓋到你身上無路可退了。

糖尿病前期怎麼測,通常是測飯後兩小時血糖值,140以上但沒到200為糖尿病前期,而如果只測空腹血糖(飯前血糖)的話,糖尿病前期的人幾乎都是正常。

後天成年後才造成的我們叫第二型糖尿病,這病相當麻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也見識過(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很多,應該不少人都遇過)。

而血糖控制更是一門學問,從降血糖藥物到胰島素種類都不少,但高血糖真正危險的是併發症。

其實在糖尿病前期時,如果能夠充份運動、控制飲食,他是有可能可以回復到正常水準,而從前期到真正的糖尿病時間也挺長的,也就是說如果能精確找出這些糖尿病前期患者(身體代謝異常),也就能避免掉後續很多的併發症。

完全不耗費醫療資源的當然就是自動自發減重與充份運動,不過很不幸的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人多不勝數,不嚇他們一下還真的不行。

有時候我常常覺得,除非是三天兩頭就去要求抽血、驗尿照X光的(可以考慮轉給精神科,搞不好是噪鬱症),否則一般民眾在接受到衛教訊息時去醫院尋求解答時,醫療人員不應該有這種拒之千里之外的態度,甚至斥責他們浪費醫院資源。

這樣說好了~民眾接收到訊息後,怕小毛病拖成大病;去到醫院後,被醫護人員嫌神經兮兮浪費醫療資源~那麼你們到底要民眾怎麼辦?

其實我一直記得X光片的討論,很久以前有看過文章討論醫院消耗大量X光片到底對不對?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浪費?其實詳細內容都忘的差不多了,但結論的大概還記得一些,

照X光的數量與發現真正有問題的數量比例差很多,比方說車禍病患喊不舒服可能會先送去抽血、照X光與超音波,但最後結果確也可能是一切正常。

那這套流程不是浪費掉了嗎?沒錯,的確浪費掉了。

另外也有X光意外照出其他連毛病的情況,這算賺到了。

但生命價值可以這樣看嗎?當然不行。其實很多都是安慰作用,病人害怕醫生照出X光後給他看說「一切正常,沒問題!」然後病人如釋重負開心回家~HAPPY END!

說真的需不需要檢查,我覺得交給醫生判斷是正確的,但也不應該說病人要求檢查就不對就是浪費吧!看起來好好的會去檢查,可能是誤解可能是真的有症狀產生,就拿高血壓來說,有一種白袍症狀群就是病患在醫院面對醫療人員時,量測的血壓與在家自行量測有很大的差異。

http://www.epochtimes.com/b5/6/3/13/n1252928.htm

隨便引用一篇網路上查到的文章,嘩!好像很恐怖,去醫院?別傻了。

不信?如果你體重BMI值過高,而一般健康檢查中的空腹血糖值都正常,可以考慮去新陳代謝科要求做葡萄糖耐受測試,空腹12小時的情況下喝下75克的葡萄糖水,然後定時測量血糖(30分鐘)一直到2個小時後,這樣可以準確得知你有沒有可能是糖尿病患,超過200就算了。

但是醫生肯嗎?我想肯幫你做的應該不多吧!(2個小時,光聽到就結巴了吧)這可能也算是浪費醫療資源了...

沒錯,BMI值過高本身就有危險,本來就應該減重,體重過重本身就是新陳代謝科的病患,而願意像一些衛教資訊中幫你確定的,我想這醫生就算是好醫生了吧!(說真的,這時候嚇人特別有效,因為「往前是糖尿病;往後就是正常水準」再加一點併發症案例,如果不是特別鐵齒都會乖乖配合)當然身材體格正常,無不良習慣又有在運動的瘦子就別鬧了...

我只是覺得一直有報導在提國人飲食習慣與糖尿病的關係,接著又過份強調併發症的恐怖,讓一些人可能沒病也因為恐慌去醫院求診,聽起來好像很糟糕,但只要不是三天兩頭就上醫院要求開藥檢查,有什麼不好?體重過重者如果半年或一年,就算身體無異常,定期到新陳代謝科檢查一下也不過份吧!難到一定得拖到第2型糖尿病確了,才開始每個月去抽血領藥?喔!現在還鼓勵自我檢測,所以血糖機與試紙、酒精棉片也不能少。

難到這跟末期一些併發症叢生,更多器材資源投入還浪費嗎?其實政府會注重人民健康也不是沒有目的的,如果國民普遍健康程度不佳,影響的範圍可廣大了,包括小毛病拖成重症耗費的資源與生產力的下降。

病人主動要求做檢查到底好還是不好?其實我自己也沒有一個很完整的論述,這篇也只是在某地方看到一些討論後發的嘮叨罷了,請不要戰我,我只是覺得就算是年輕人,會想注意自己的健康也不是一種罪過吧!(要真的不妥,也可以教導他正確的知識吧)

其實越來越覺得醫院是很詭異的地方,很多情況都可以去思考,我自己也常常鼓勵人去找醫生,當然不是小感冒就叫人去大醫院,而是說有些聽起來很像某種病症的,建議他去看看確定一下,其實與其擔心害怕是不是什麼病?會不會怎樣?在那裡想東想西,不如交給專業人士幫你解惑解除心病順便聽聽建議也好吧!

標題談的M型不過就是:有人勤跑醫院;有人死都不去醫院;中間的,可有可無隨機隨緣。

宣導不足=>危機意識不足,小毛病拖成重症導致很多麻煩。

宣導過當=>危機意識太強烈,小毛病上大醫院,東要求西要求,惹得醫護人員怨聲載道。

或許也可以說民眾與醫療人員都是受害者吧,前者因為不懂所以手足無措;後者因為懂太多見怪不怪,反而覺得那些人神經病、無聊、沒事找事幹、浪費社會資源。

這該怎麼說呢?這問題應該也是永遠無解了,但是當健保破產倒閉後,應該就暫時沒有了,這樣就變成真正的以價制量了。

曾經跟同事談論省電燈泡,他提出一個有趣的論點「台灣省電燈泡推行不力,跟電價有關係,現在的電價誘因不夠,你用到壞掉了還省不回買貴的錢。只要電價翻2倍,省電燈泡很可能只要一半壽命就能賺回當初買貴差價時,大家換用的意願就提高了!」說真的,其實不無道理!但是如果是政府官員來說這句話,比較有可能被丟臭雞蛋抗議然後就下臺了吧!XD

說真的,所謂聚砂成塔,太多無謂的檢查會加重健保負擔這論點也不是無法理解。欸,麻煩啊...

3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您好,請問您是醫護人員嗎?謝謝

Unknown 提到...

您好,請問您是醫護人員嗎?謝謝

balberith 提到...

不是,這篇只是當下的一些心得感想而已。